许玮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通市委金融办联合人行南通市分行、南通金融监管分局等相关部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疏通融资堵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全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截至6月末,我市存贷款余额累计突破4.5万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3801.81亿元,较年初新增429.92亿元,同比增速17.80%,连续5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市成功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一、强化顶层设计,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作用。联合相关部门陆续出台《金融支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方案》《关于扎实推进南通市科技金融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促进营商环境发展政策。通过“强链兴企 红色直播间”、“通通讲 益企说”惠企政策宣讲、南通“金融二十条”新闻发布会、政银企对接等活动,面向企业有针对性地解读、介绍融资政策,全力推动相关政策落细落实。
二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连续八年研究印发南通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指标体系“重实绩”,评价办法根据当年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优化调整评价内容,力求全面客观反映金融机构在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贡献度。结果运用“动真格”,每季度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通报,每年末进行综合评价,并评选年度银行业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综合优秀单位及若干单项优秀单位。对排名靠前的机构予以表扬和政策倾斜,对服务不力的机构进行督导约谈,形成鲜明激励约束导向。
三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出台《南通市建设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示范区实施方案》,加快落实中央一揽子金融政策、深化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措施,提高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可得性,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专题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通过《南通发布》等主流媒体开展“普惠金融十年成效”系列宣传报道,借助“城市日历”分7期介绍特色普惠金融产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网点布放宣传材料,发布金融服务具体举措,开展线上+线下产品介绍与教育宣传。截至6月末,我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717.22亿元。
四是用好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融资撮合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平台更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对接模式,提升企业融资便捷度。线上线下全方位挖掘和服务有融资需求企业,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6月末,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注册数累计超过11.57万家;新增发布融资需求5379项,涉及金额535.60亿元;解决融资需求3769项,涉及金额205.37亿元。其中“乡村振兴专版”上线34项助农贷款产品,授信额32.02亿元。
二、优化金融供给,精准分类施策
一是推广创新金融信贷产品。积极开展“小微贷”“苏科贷”等省级财政金融信贷业务,自主创设“财信保”“江海贷”“通科贷”等市级政银担批量化金融产品。2021年至今,市风险补偿基金共支持政银(担)产品超10个,引导近30家金融机构为中小微民营企业“见贷即保”“见保即贷”,累计发放优惠贷款超510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1.2亿元。构建政银企对接平台,鼓励支持银行机构推出“苏质贷”特色金融产品。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累计新增“苏质贷”贷款企业954家,累计授信额60.93亿元,实际发放贷款额56.07亿元。
二是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成功组织开展“千名行长进万企 强链兴企大走访”活动,全市41家银行机构“带产品、带方案、带授信”进企业,累计为2238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387.41亿元。全面落地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印发《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全省多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活动,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制发《关于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外贸力度的通知》,专项走访重点对美外贸企业,带队金融机构做好上门服务,促进南通市外贸稳定增长、稳中提质。截至6月末,全市共走访摸排企业24.2万家,获得授信企业4.2万家,累计放贷金额1233.2亿元。
三是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组织开展科技金融深化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金融顾问活动,组建“金融惠科技 贷动好未来”科技金融服务党建联盟,现场解答科技型企业融资转贷方面问题。持续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践行长江大保护,推动落地全国首个“跨江融合”EOD项目;联合相关部门试点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蓝天贷”,为防治污染等项目提供专项支持。持续深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指导组建服务实体经济委员会,围绕新质生产力、“616”产业集群等开展系列讲座,不断提升银行机构金融服务能力。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南通市做好养老金融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行动方案》,组织43家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养老金融服务大赛,推动南通金融机构系统谋划养老金融服务路径。
三、下一步计划
市委金融办将高起点加压、高标准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金融支撑,用实际行动擦亮“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
一是推动政策服务直达基层。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健全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推进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着力加强财政金融协同作用。积极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创设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
二是畅通企业融资对接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营商环境,密切政银企协作对接,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质效。
三是推动供给结构丰富优化。有效运用贷款、担保、保险、基金等金融支持工具,专注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推动各类地方金融组织提供融资和融资增信服务,有效发挥地方金融组织融资补充作用,持续做好综合性金融服务保障,实现全链条金融服务覆盖。
中共南通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