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力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南通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战略新型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新兴产业企业,为企业提供坚强资金保障。截至7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9903亿元,较年初新增1549亿元,较年初增速8%。制造业贷款余额为2646亿元,较年初新增306亿元,新增占比21%,位于全省第1,同比增长16%,连续4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自2019年以来,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5家,累计引入PE/VC投资金额达159亿元,有力地支撑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截至8月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57家(境内50家,境外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8家。过会待发行企业2家,在会企业3家,辅导备案企业共23家。新增直接融资总额达861亿元,其中上市挂牌企业实现股权融资4亿元,债券融资857亿元。
一、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企业发展
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台《金融支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方案》《科技金融助企稳增长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优化完善《南通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从创新支持企业指标评价维度,特设科技型企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指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耕科技金融服务,开发创新产品,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同时,通过“强链兴企 红色直播间”、政银企对接等活动,面向新型产业企业有针对性地解读、介绍融资政策,全力推动相关政策落细落实。截至6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415亿元,较年初新增216亿元,较年初增速1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
二、丰富产品供给,拓宽新兴产业企业金融产品享受面
一是创新全生命周期产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根据我市新兴产业企业特点,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立足金融产品创新,推广政银金融产品。对成长期、孵化期企业,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探索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对成熟期企业,创新供应链、综合类金融产品,提供多渠道融资;对阶段性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企业,按“一企一策”原则,在本金展期、降低利率、担保替换等方面给予帮扶。二是定制专属产品方案。根据“专精特新”企业高技术、高投入、轻资产的特征,创新信贷决策理念,不唯财务重技术、不唯抵押重信用、不唯营收重订单,定制“专精特新贷”产品,精准助力企业技术再升级、攻克新产品、扩大再生产。三是加大智慧化手段运用。推动科技金融智慧进化,通过自主打造的“随e融”智能平台,审批、无还本续贷等功能在科技金融领域的覆盖。截至目前,已通过投贷联动累计为22家科技型企业授信6亿元、股权投资4856万元。
三、提供精准融资服务,优化新兴产业企业营商环境
间接融资方面,加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力度,发挥“融资好通”一站式服务热线作用,组建“金融惠科技 贷动好未来”科技金融服务党建联盟,定期开展科技企业走访问诊活动;直接融资方面,全力打造股权融资路演品牌“江海创投行”,建立“六个一”闭环服务机制,“线上+线下”同步服务,快速响应企业股权融资需求。以“项目路演+专家点评+创投意向投资”的方式,与上交所、深交所、江苏股交中心等各方力量合作,为企业提供全面对接市内外机构的优质展示平台,每年开展不少于10场路演活动,提供投融资建议书不少于200份。截至7月末,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注册数累计已超过11.24万家,累计解决融资需求5215项,涉及金额277亿元;已举办63期“江海创投行”专题路演活动,累计服务企业超300家。
四、积极推进企业上市,促进产业与金融协同发展
联合北交所等多方资源,指导上市公司协会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业务辅导会、南通上市公司携投资机构“聚焦新发展 奋竞新征程”如东洋口港等专场活动,持续擦亮上市“好通”资本市场服务品牌。针对重点企业开展常态化走访,及时关注企业经营及资本市场情况,深入打造上市“好通”资本市场服务品牌,优化上市“好通”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平台,持续开展调研、走访、服务、解难、培训等系列活动,共举办了13场上市“好通”专题培训服务活动,协调解决上市堵点难点问题30余项,通过“白名单”机制解决问题18项。围绕南通策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主题,借力复旦大学专家,开展《“沪通一体化”背景下金融支持“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课题研究,为推动本地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建言献策。2023年,首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二十五届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典礼,举办首届ESG金牛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推动市政府与北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北交所“三服务”江苏行——南通站活动并揭牌南通服务基地。
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基金集聚发展
联合财政局、人才办、科技局和商务局出台《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基金集聚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申报指引〉的通知》,以基金奖补政策支持推动基金集聚化发展,2023年实现基金奖补兑付19.51万元。指导各板块积极赴上海等地开展招商、路演等活动,推动两湖一山集聚区以及各板块扎实开展基金等金融要素集聚工作。持续开展QFLP试点工作,多次赴上海等地开展QFLP专项政策推介会。当前,全市共有基金总数量389只,总规模1478亿元;QFLP试点基金4只,总规模9.9亿人民币。
六、下一步工作
1.持续开展融资对接活动。深化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专项行动,定期更新走访对接名单,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名单内企业的走访对接力度,实现名单内企业走访全覆盖。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丰富产品体系,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2.深化股权投融资服务。根据新兴产业企业融资需求,分行业、分板块开展“江海创投行”路演及股权投融资对接活动。同时,持续优化股权权融资“六个一”全流程闭环机制,精准服务南通沿江科创带创新创业企业。持续开展企业调研、走访、服务、解难、培训等活动,深入打造上市“好通”资本市场服务品牌。
3.提升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研究出台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按季监测通报评价结果。积极推动两湖一山集聚区发展和QFLP试点工作,力争全年新设基金50-100只,新增基金规模150-300亿元;QFLP试点基金总规模突破2亿美元。
4.全面优化金融支持生态。落实《关于加快基金集聚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大对优质股权投资机构的招引力度,在南通创新区、南通市北高新区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区,引导私募基金投向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链,助推科技创新。
中共南通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