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20600MB0235993F/2022-00020 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通知
发布机构: 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01-07 发布日期: 2022-01-07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市金融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12320600MB0235993F/2022-00020
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通知
发布机构: 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01-07
发布日期: 2022-01-07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市金融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市金融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来源: 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2-01-07 13:41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市金融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为抓手”理念,注重党建引领,坚持依法行政,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三大任务,扎实苦干、担当尽责,推动全市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

存贷款规模稳步上升。9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6747.31亿元,较年初增加1211.97亿元,增幅为7.80%;各项贷款余额13958.11亿元,较年初增加1803.22亿元,增幅为14.84%,贷款余额和增量均位于全省第四。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新增占比增长较快,9月末,全市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余额1546.18亿元,较年初增加218.20亿元,制造业新增占比12.53%,较年初增长6.0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25.17亿元,较年初增加408.10亿元,占比较年初增加0.08个百分点。融资成本不断降低。9月份,一般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8%,比去年同期低0.11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0%,同比下降0.20个百分点。南通获评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获得信贷”指标领域全国标杆城市之一。直接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超去年全年新增总数,其中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2家,科创板当年新增数全省第二;新增精选层挂牌企业1家。各类市场主体累计直接融资额达1223.4亿元,同比增长36%。全市引入股投创投资金36.6亿元,较2020年增加1.3倍。期货仓单融资及货物交割均实现“翻番”。处处非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从整治伪私募向全面排查整治持牌和非持牌各类私募机构扩展,工作成效被国家证监会全国推广,并获吴政隆等省领导批示肯定。初步构建“五关”“四网”工作网络,省处非办全省推广我市“源头防控”工作经验。全市非法集资新立案件数、集资金额数、集资人数三项核心指标继续大幅下降,2015年以来首次实现连续四个月零新发刑事案件。国家处非联办网站和省处非工作简报介绍推广我市防非专栏等宣传工作经验。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健全。截止9月末,全市获批新设地方金融组织8家, 17家融资担保(法人机构)新增担保额185.69亿元、在保余额246.89亿元,在保户数3253户,新增担保额、在保余额、放大倍数等关键指标继续位列全省前列,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行市、县全覆盖,提前达到省定目标。省内率先建设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工作系统,实现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监管事项全过程留痕,进一步提升监管成效。党建工作争先创优。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多次迎接党史巡学,获得好评;省地方金融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局“融金惠通”党建品牌和金融服务党建联盟被点名表扬;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乃华两次在省级机关培训班分享市金融局机关支部工作建设经验;局“第一书记”制度在全市机关党建会议上作书面交流;局党支部再获五星级党支部和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努力破解融资难题

强化政策研究,疏通融资难点堵点。一是用好考评“指挥棒”。结合上级最新政策要求和我市金融工作实际,会同人行、银保监优化完善2021年银行业评价办法,加大普惠金融、制造业考核权重,增加知识产权、政银担合作、不良贷款核销、供应链金融等指标,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二是出台督办“大政策”。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关于促进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根据市领导要求,按季对金融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办,形成相关报告,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三是组织开展“大调研”。就制造业贷款、投贷联动、转贷、融资担保风险分担、不良贷款处置、信贷形势分析等课题,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反复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为下一步优化相关政策作储备。

创新金融服务,拓展普惠金融覆盖。一是设立助贷服务窗口,完善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在“五个一”线下联合金融服务基础上,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助贷服务窗口,实现“首贷、无还本续贷、转贷”等信贷服务“一窗通办”。持续推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截止9月末,累计注册超6.25万家企业,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246.77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助贷服务窗口协助1.91万家企业注册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融资需求12626项,涉及金额533.80亿元,成功放款438.57亿元。累计为1498家小微企业转贷2290笔,累计转贷金额199.59亿元,为企业直接节约转贷成本近4亿元。对19家企业3亿元融资需求进行“兜底”响应,帮助其中7家企业融资1.05亿元。二是开展首贷倍增行动,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建立普惠金融月度监测机制,形成普惠金融对标冲刺方案,创新双向挂职机制,开展“普惠扩面 首贷倍增”专项行动,召开全市新闻发布会,精准提供全市5万多户无贷企业名单,引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服务。9月末,普惠型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041.95亿元,比年初增加468.89亿元,余额占比14.63%,同比提升1.77个百分点。4383户“首贷户”新获贷款139.93亿元。三是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融金惠通”帮企常态化。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了为侨服务系列讲座及银企对接、“政商企”金融服务座谈、金融服务外贸企业主题交流、金融形势分析报告会等一系列惠企活动。组织全市银保条线业务专题培训,着力提升专业素质。四是探索转贷系统试点,提升服务水平。赴南京等地调研转贷经验,对我市转贷政策进行第三方评估,经过多方讨论与论证,探索线上转贷系统试点,进一步提升转贷业务知晓度、便利度和受惠度。

聚焦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聚焦乡村振兴。联合多部门印发《南通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六大方面25项重点任务。联合发改委印发《金融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若干政策(试行)》。面向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收集整理形成《乡村振兴领域信贷产品汇编》,在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通乡村振兴专版,上线19家金融机构44项助农信贷产品,累计服务4.86万农户,涉及贷款193亿元,平台共34家企业融资成功,授信金额1.41亿元。形成保险产品、担保产品等汇编,分期在公众号上公开发布。二是聚焦重大项目。积极对接三大政策性银行专项支持资金,为138个省市重大项目开展融资需求对接服务。截止9月末,三大政策性银行为我市103个重大项目累计授信986.12亿元,2021年实际投放254.20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4.19%,最低贷款利率1.90%。开展重大项目融资需求情况调研,分析项目未授信情况、问题,形成专报报市主要领导。三是聚焦供应链金融。加快推进建筑业供应链金融(海安)示范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供应链上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实现产业固链、强链、补链。与南通人行共同承办供应链金融线上专题培训会,超8000人次观看。召开线下建筑业供应链金融专题会议,加快推进建筑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增进建筑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
(二)积极服务中心大局,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奋力打造有竞争力的资本市场“南通板块”,取得了一定成效。

市场培育持续向好。全市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48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9家,境外9家,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位列全省第五,截至10月25日,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854.26亿元。新三板正常挂牌企业58家,其中精选层企业2家,精选层数量位列全省第二。过会待发行企业6家(精选层1家),在会企业5家,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25家。全面系统推动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挂牌公司249家(其中,农业板37家、科技创新板64家),较2020年全年挂牌总数多99家。借助通易航天精选层挂牌以及北交所宣布设立契机,第一时间在全市宣传报道,扩面增效;邀请北交所专家、资深券商为我市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举办北京证券交易所系列培训,目前已开展2场,帮助企业抢抓北交所设立“窗口期”。借助全市IPO上市境内外企业达50家契机,及时宣传我市上市工作成效,不断营造支持企业上市挂牌的浓厚氛围。

组织机制持续优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上市及新三板挂牌联席会议制度,初步研究拟上市企业“白名单”制度,持续加强全市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工作协调机制。成功探索历史沿革由市政府进行合法性审核确认,进一步节约企业时间成本。合力推动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联合科技、工信、商务等部门多维度筛选“种子选手”,深入挖掘后备企业。持续深化与“一局两所一司”战略合作,开展特色联合党建活动,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全国股转公司资本市场服务南通行、“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等特色活动。举办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南通行活动,上交所资本市场南通服务基地落户南通创新区,“科创沙龙”成功揭牌。

服务举措持续创新。建立股权融资“六个一”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严格对市级国有参股投资机构的考评通报,深入开展“江海创投行”各类专场路演活动及投融资对接服务,帮助43家创新创业企业对接知名投资机构,为其中2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2亿元。1-9月份,全市引入股投创投资金36.6亿元,较去年增加1.3倍。各类市场主体累计直接融资额达1223.4亿元,同比增长36%。每季度对辖内16家期货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情况进行评价,定期公示结果,营造全市期货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1-9月份,助力南通企业实现仓单融资10650.5万元、本地货物交割金额3.25亿元,均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

债券降本成效明显。常态化深度分析债券结构、利率及还本付息情况,推动我市国有企业优化招投标流程、降低发债成本,全市三季度新发债券加权平均票面利率3.89%,全省排名第五,2年成本下降108BP,较存量债券成本下降103BP,降幅全省排名第2。

(三)积极服务社会稳定,努力防范金融领域风险

多措并举,监管成效显著提升。监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制定出台《南通市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监管工作制度(2021版)》,进一步明确了市县两级监管职责,建立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的标准规范,明确对不同监管结果要相应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制定出台《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监管员评价办法》,推动监管制度有效落实;制定出台《南通市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监管分类办法(2021版)》,进一步细化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结果动态调整程序和结果分类,实现与国家、省监管分类结果保持一致。监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每月统计分析机构经营状况,并对外公布机构分类结果,每季度组织召开全市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工作例会,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首次地方金融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风险发现处置规范有效。常态化开展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每月组织各地对所有机构开展非现场监管,并根据行业特点梳理重点监管指标,密切跟踪机构经营情况;联合第三方中介机构,组织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现场检查,典当行、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评级检查。组织开展加快融资租赁问题机构整改和处置退出专项行动,成功处置退出融资租赁“失联”“空壳”机构16家,整改完成融资租赁违规机构5家,并在省内率先成功处置一家重大风险隐患,实现近60亿涉众风险成功清零。同时,积极宣贯落实《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通过“南通市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工作培训”等学习培训活动,对金融监管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帮助监管员准确把握和理解条例内涵,提升对条例条文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在各类地方金融组织年审和分类评级、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工作中,坚持以《条例》为监管工作法律依据,对地方金融组织和相关金融活动依法依规开展监管,做到以工作带宣传,以监管促普法。

政策引导,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机构规模不断壮大。截止9月末,全市获批新设地方金融组织8家, 17家融资担保(法人机构)新增担保额185.69亿元、在保余额246.89亿元,在保户数3253户,新增担保额、在保余额、放大倍数等关键指标继续位列全省前列。5家商业保理机构注册资本12亿元,受让应收帐款余额突破50亿元,全年有望超过70亿元。33家融资租赁机构(法人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19.48亿元,融资租赁资产总额75.67亿元,比去年底增长9.09%。39家小贷公司累计发放贷款40.87亿元,贷款余额46.81亿元。33家典当机构典当总额6.98亿元,同比增长16.72%。扶持举措不断深化。首次实现市级财政资金对小额贷款行业扶持的零突破,融资担保行业扶持资金实现倍增,成功兑付2020年度市区融资担保机构奖补资金923.85万元,获得项目扶持机构数比上年增加2家。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事项,促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高支农支小业务占比、降低担保费率。将银行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情况纳入对银行业考核指标体系,引导银行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

持续推进,处非攻坚成果不断巩固。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市民金融素养提升、非法集资源头防控六大主题行动,紧扣六个“全”字,各项处非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全方位开展私募风险排查整治。从整治伪私募向全面排查整治持牌和非持牌私募机构扩展,排查各类机构805家,发现整治各类风险机构58家,并探索出了准入管控和常态化监管办法,工作成效被国家证监会在全国推广,并获吴政隆、马欣等省领导批示肯定和会议点名表扬。二是全链条巩固开展涉非源头防控。健全完善防控、准入、监测、预警等源头防控措施,初步构建了“五关”“四网”工作网络,非法集资滋生土壤得到有效压缩。重点部署推进商务楼宇防控工作,将206家商务楼宇纳入监测范围;加大投融资机构准入登记培训,全年联审会商相关机构35家;强化金融机构防非工作,将80家保险机构纳入了工作范畴,打通了金融网格和社会网格衔接机制,各金融机构监测报送非法金融活动线索29条;鼓励市民参与防控工作,奖励非法集资线索提供人15人次、累计奖金11400元。省处非办全省转发推广我市“五关源头防控”工作经验。三是全领域开展非法金融风险排查。联合相关部门,排查相关机构超过12000家,发现、研判处置10条非法集资线索,发现、移送了10多条涉嫌传销、诈骗等其他违法违规线索。指导、会同相关部门,对房地产、物业管理、养老等领域风险进行专项排查;联合市场监管局对187家列异机构进行公示,向社会提示风险。四是全过程开展金融风险研判处置。召开4次金融风险双月研判会,对12家风险机构进行分析研判,形成研判纪要呈报市领导,并下发各相关地区部门执行。督促执行线索告知风险提示工作制度,制发涉嫌非法金融活动线索告知单提示函34件、转送交办信访件等79件。成功化解处置了某集团“碧有信”等在通违规销售金交所融资产品风险,为群众挽回了2000多万元的潜在损失。配合牵头部门开展了“广东邦案”“昆明泛亚”等重大案件的资金返还工作。五是全覆盖开展防非宣传教育活动。持续组织开展高密度日常防非宣传,《南通日报》“防非知识课堂”专栏刊登6篇文章,《江海晚报》刊登防非典型案例14篇。组织了“元旦春节”和“防非宣传月”等防非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防非宣讲、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120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万份。时任常务副市长单晓鸣作客南通政府网与网友交流处非工作。六是全流程完善防控处置工作制度,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南通市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承担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四项机制牵头部门责任,进一步完善了风险线索收集汇总、研判分析、告知交办、核查处置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单位的风险防控责任。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2021年度金融机构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银行、保险、第三方支付等机构防非工作职责。同时,深入研究推进处非条例贯彻落地,初步明确了市级和区县处非行政处置牵头部门,承办了全省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为全省行政执法文书(工作指引)的制定贡献了力量。

及时纾困解难,妥善处置金融风险。每季度召开信贷形势分析会,及时关注当前金融风险点,及时协调并妥善处置企业资金链风险,今年共协调8家企业资金链风险,并做好相关银行改革重组的协调和处置工作。与市中级人民法院、人行南通中支、银保监分局共同建立不良资产处置会商机制,推进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探索金融纠纷繁简分流合作机制,推进金融案件不良贷款处置进程。日常监测债券到期兑付、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相关风险,深入分析、及时提示、积极协调,稳妥审慎处置了多起债券回售、债券到期兑付风险。

(四)着力优化服务意识,切实强化党的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从严从实。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时印发学习教育方案,排出学习教育具体清单,坚持规定动作和创新动作两手抓,创新开展青年学党史、党史小故事、党史微党课等多项活动,局微信公众号也开辟专栏,发布相关内容近200条,做到全员学、全面学,多次迎接党史巡学,获得好评。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围绕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全市首批公示7件实事,目前已全部办结。

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压实。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全年召开党组会 次,民主讨论决策事项 项;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活动有序正常开展。班子成员与分管处室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定责任、抓落实;制定了《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等文件,并按季度做好记录,将责任清单化、序时化。认真制定好党组及班子成员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党组班子认真开展开展谈话提醒,每个月不少于1次;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到处室和每名党员干部;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履责记实;及时组织学习违反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的通报文件;认真组织开展“5·10思廉日”、酒驾醉驾、廉政教育月等警示教育活动。认真迎接党建工作专项督查并将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融合党建品牌创建取得实效。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融金惠通”融合党建品牌创建为引领,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金融服务党建联盟为载体,通过一系列学思践悟活动,扎实落实“第一书记”主体责任,开展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念好“汇、融、精、通”四字决,持续深入推动普惠金融持续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高水平深度融合。3月,在全省地方金融监管系统党的工作会议上,南通融合党建工作被重点点名表扬。4月,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乃华受邀在省级机关新任党支部书记班上分享机关支部建设工作经验。10月,新华日报经济周刊头版头条刊登《“融金惠通”,南通金融的创新实践》,全省推广南通金融局党建品牌创建与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度交融工作经验。

政务服务工作不断夯实。动态维护江苏政务服务网中涉及我局的权力清单、指南事项,认真开展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一件事改革、一体化建设等放管服工作。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典当行、融资租赁企业商事注册登记8次,完成小贷、担保机构审批、备案和转报事项41项,约谈董监高、宣讲监管政策10家次。持续推动志愿服务“我报到”活动,将志愿服务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的全过程。截止目前,全局在职党员26人,已全部赴社区报到,报到率100%。“南通市金融局江海志愿服务小分队”两次被市文明办评选为志愿服务活跃型组织(市级机关共10个),局17名同志被评为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占获奖人数的34%。邀请市司法局专家来局讲解新行政处罚法。组织观看庭审直播,通过“以案释法”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民法典》。中心组集体学习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开展人大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积极沟通对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目前30件主办和会办件均已答复完毕。

与此同时,金融相关工作当前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普惠金融的省考指标全年排名起伏较大,上市企业后备数量和质量不够,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举措和办法还需要不断探索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推进落实解决。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市金融局将紧紧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一枢纽五城市”目标以及“融入一体化、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方向,通过强化从严治党、支持创新和依法监管三个意识,进一步提升南通金融的工作质态、服务效能和专业能力,积极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为奋力书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助力添能。

(一)坚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支持创新的意识,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1.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优化金融服务。一是持续深化行动,聚焦重点突破。聚焦小微、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普惠个体户 同奔共富路”行动,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二是线上线下结合,解决痛点堵点。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发挥“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助贷服务窗口”重要作用,开展线下联合金融服务,定期召开贷审分析会,及时分析企业融资堵点、痛点、难点,对症下药,提升政银企对接效率,增强企业获得感。三是推动转贷服务线上平台,提升服务效率。推进转贷服务线上平台在市区范围内先行试点,创新转贷业务模式,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操作,加大政府转贷服务的宣传力度,提升小微企业转贷服务质量和速度。

2.聚焦探索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积极研究重点领域上级政策,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具体措施,推动贯彻落实。积极研究科技金融,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模式,完善投贷联动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创新发展科技保险,拓展特色保险产品;积极对接三大政策性银行,精准支持服务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围绕乡村振兴,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发展,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产业融合;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3.着力发挥企业上市“两项制度”实效。进一步发挥上市联席会议制度和拟上市企业“白名单”制度作用。按照市领导要求,做到联席会议一月一次,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支持上市挂牌公司持续发展壮大。对照全市近三年上市挂牌目标任务分解,重点检查和督促各板块拟报会企业及北交所拟上市企业推进进度,研究企业共性问题解决方案,推动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在近两年内取得新突破。建立“三个一”闭环机制。即每月一次“金融局走进各板块.面对面上市专题辅导”,每月一次“对接交易所”,每月一次市领导“集中会办”。积极组织开展“白名单”企业申报,为企业上市相关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尤其是行政处罚方面,联合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为“白名单”企业全面“体检”,靠前指导,主动服务,对企业进行面对面精准指导,积极引导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及时纠正企业不规范问题,力争避免发生“处罚”情形。

4.精准开展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准确把握好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窗口期”,指导并推动企业抢抓资本市场“政策红利”,广为宣传发动,靠前指导服务,进一步加快企业登陆北交所。持续开展“携手北交所·南通市企业家沙龙”系列活动,通过上市公司企业家现身说法、经验分享,互动交流带动一批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借助多层次市场实现发展壮大。联合上交所持续开展“科创沙龙”,推动更多企业登陆科创板。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联合深交所探索建立企业上市地方培育系统。加大推进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加强与重点产业部门、园区的对接,分行业、分板块挖掘上市后备资源。督促各县(市、区)加大舆论引导,通过培训、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吸引企业参加,进一步激发企业上市热情。

5.深入推进股权投融资对接服务。按照市委“激发创新第一动力”的决策部署,探索出台鼓励创业投资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南通创业投资发展环境,构建从企业孵化、融资创新到产业扩张的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完善股权融资“六个一”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合作资源,定期定点开展“江海创投行”专题路演活动,有效服务本地有股权融资需求企业;严格市级国有参股投资机构考评,引导投资机构提高服务南通本地企业的水平、加大投资南通本地企业的力度。

6.继续提升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加强对在通期货机构的考核评价,牵头相关部门加大对现有期货交割库的服务力度,引导企业运用期货手段对冲市场风险,推动期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大力鼓励期货交割,加强与期货交易所的沟通对接,推动市政府与大商所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争取新上市产品交割库落地。继续推广“保险+期货”项目,探索开展场外业务、“期货+保险+银行”的仓单融资业务,加快期货与现货市场融合,促进大宗商品在通集聚,确实提高企业仓单融资额和本地货物交割量。

(二)坚持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强化依法监管的意识,充分激发金融机构活力和内生动力

7.落实政策,促进地方金融组织合规经营。一是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各项要求,专题学习实践金融监管现场检查、行政执法和举报处理等规范程序,重点做好行政执法事项准备、人员配备和能力提升工作,对全市监管人员组织开展监管业务培训。二是用足用好各项工作手段。完善对县市区监管工作考核,提升监管员工作积极性,推动现有监管政策有效落地,提升现场检查等监管工作质量,有序推进典当行年审评级、担保和小贷机构现场检查、问题机构财务审计分析等。三是着力增强风险处置成效。压实属地监管职责,切实抓好融资租赁问题机构和农民资金互助社问题整改工作,新增处置退出融资租赁风险机构10家以上,如皋墨砚资金社兑付缺口力争压降到200万以下、社员规模压降到300人以下。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商,联合开展监管处置工作,及时规范处置各类群众投诉举报。

8.优化服务,促进地方金融组织发展壮大。一是稳妥有序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发展。力争全年新设各类机构10家以上,新增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力争融资担保行业新增规模、在保余额双超250亿,行业平均放大倍数突破4倍,出现单个新增规模达到80亿的机构;力争融资租赁行业新增业务规模突破100亿,出现单个新增突破20亿的机构;力争商业保理行业新增业务规模突破30亿,出现单个新增业务规模突破10亿的机构;力争小额贷款行业当年累放贷款突破60亿,余额突破50亿,单个机构争取累放突破3亿;力争典当行规模达到10亿。大力发展各类投资基金。提请市政府出台支持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优化我市私募基金发展市场准入环境,完善政府服务体系,指导会同通创区等建设基金集聚区,加大对境内外知名私募机构的招引力度,加快在我市形成私募机构集聚和竞争优势。力争实现注册在我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80家,管理资金规模达300亿。二是积极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强化监管结果应用,与银保监局等部门沟通协调,推进小贷、担保、租赁、保理四类机构获得银行融资,探索向部分银行试点推荐优质地方金融机构。研究完善行业发展政策措施,争取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新纳入普惠金融奖补范畴。学习借鉴优质机构经验做法,组织我市相关行业机构外出考察学习。积极保护机构合法权益,逐步接入征信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方便机构开展业务、拓展业务。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设,确保所有机构符合上级文件要求,增强服务普惠金融成效。

9.深入推进处非工作。切实承担好市处非办和市行政处置牵头部门责任,着力围绕行政处置法治化、源头防控常态化、宣传教育精准化,展开各项防非处非工作。一是贯彻处非条例,保障行政处置落地。按照国务院处非条例要求,提请市政府发文明确市级行政处置牵头部门,促请编办等组建市级行政执法队伍;同时,推进建立县(市)区、镇街完善处非工作机制,对涉非线索开展行政处置。二是强化源头防控,铲除集资土壤。加快推进《关于加强非法集资风险源头防控工作的办法》印发实施,进一步细化明确各地各部门源头防控工作责任。市处非办牵头,依托金融风险防控志愿者,建立定期巡访、随机抽查机制,用好案件溯源、情况通报制度,压实工作任务,着力提升风险发现能力,构建全流程积极预防的长效治理机制。三是开展排查整治,努力打早打小。依托风险防控四项机制,对新形式非法集资和相关重点行业进行持续排查整顿,对一般线索“告知交办”、疑难线索“集体研判”、重大风险“联合化解”、市外风险“移送转送”,努力打早打小,确保案件数、集资金额和集资人数三项指标继续下降。四是持续宣传教育,提升市民金融素养。完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做理性投资者”防非宣传活动,依托公务员讲堂、老干部学校、社区课堂等建设一批固定的防非宣讲课堂,办好主流媒体防非专栏,大力普及金融消费知识和技能,提高市民的金融风险识别抵制能力。

10.及时研判金融风险,加强政策研究。一是加强政策研究。持续关注研究相关金融政策变动情况,继续做好企业融资调研工作,加强解决措施研究,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储备相关支持政策。二是加强风险研判。定期召开信贷形势分析会,分析信贷结构,研究当前金融风险点,做好预判与应急处置,确保不发生影响地区金融环境的重大事件。三是及时处置风险。时刻关注并妥善处置企业资金链风险,认真参与政府债务督查工作,力争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与中院、人行、银保监定期研判大额金融案件,加快金融纠纷繁简分流,推进不良贷款处置进程。密切关注宏观市场变动,加大对债券结构、利率及还本付息情况的分析和研判,加强跟踪监管,强化预研预判,及时提示并防范化解风险,确保不发生债券兑付风险。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从严治党的意识,为金融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11.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党代会精神。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导全局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建党一百周年讲话精神和推动金融工作深入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业的初心和使命。

12.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从严从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大日常党风廉政教育力度,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育全局党员干部明是非、辨真伪、养正气、管思想、固根本,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统筹督导和分类指导,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金融业发展优势。

13.进一步推进融合党建工作。深入开展“融金惠通”品牌建设,进一步推进党建联盟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党建工作和职能工作进一步深度融合,切实拓宽工作和服务半径,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党员干部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把“融金惠通”打造成全市金融系统学习金融劳模,争当“狼性”干部”的重要阵地,全面提升全市金融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