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20600MB0235993F/2025-00001 分类: 其他\其他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委金融办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1-03 发布日期: 2025-01-03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市委金融办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索引号: 12320600MB0235993F/2025-00001
分类: 其他\其他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委金融办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1-03
发布日期: 2025-01-03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市委金融办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市委金融办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来源: 市委金融办 发布时间:2025-01-03 16:25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市委金融办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把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履职全过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主要成绩

存贷款规模合理增长。10月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1897.32亿元、20224.54亿元,分别较年初新增944.38亿元、1870.55亿元,增量分别位于全省第3、第5。信贷结构持续优化。10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688.10亿元,较年初新增347.71亿元,新增占比21.41%,同比增速16.85%,连续4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基建行业贷款余额7220.98亿元,较年初新增957.61亿元。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10月,全市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715%,同比下降29.1个基点。资本市场蓄势提质。1-11月,新增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新增报会及过会企业1家、辅导备案企业3家、入轨股改企业5家、入轨企业14家。截至11月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57家(其中境内5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1家。新增直接融资总额达1151.84亿元,其中上市挂牌企业实现股权融资8.27亿元,债券融资1143.57亿元。处非工作稳妥推进。1-10月,全市新发涉非刑事案件13起,连续6年保持下降态势,7个县(市)区无新发案件,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国家打非联办来通视察调研,并专刊推广南通防非打非经验做法。推动成立市、县两级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防非打非工作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地金组织补位赋能。1-10月,全市地方金融组织法人机构当年新增融资466.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全年预计将达到550亿元。

二、突出亮点和特色做法

(一)落实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探索开展地方金融系统党建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在通地方非公金融机构党建线上调研,摸清基本底数。举办全市金融系统“江海清风护金融”党纪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取得良好效果。二是高质量完成机关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工作经验在省委金融工委简报刊发,相关工作在全市党纪学习教育调度会上作书面交流。积极开展全市金融系统“岗位练兵”活动,省委金融办点赞南通金融干部人才培养工作,专题赴通开展调研。三是建设金融系统党建品牌。以培育“鑫锋”党建品牌为契机,积极谋划、主动布局,在通州区试点开展了“鑫锋助链”党建活动,获省金融工委好评。

(二)创新提升地方金融监管效能。一是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认真组织开展地方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在全省地方金融领域率先探索开展市县联合执法,相关做法在《江苏地方金融管理工作动态》上作经验交流。联合第三方机构抽查全市小额贷款和典当行成本明示情况,明示覆盖率和细节完整性等指标全省领先。二是强化行政执法,及时应对风险。先后组织对56家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行、融资租赁机构开展现场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风险提升函38份,向社会公示12家拟列入“空壳”“失联”地方金融组织名单。三是积极开展调研,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完成30余家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行业机构行政审批、备案及转报工作。《基于购买价金抵押优先权开展动产担保交易法律制度研究》获评全市金融法治课题研究一等奖。

(三)着力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四)突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一是聚力科技金融。积极探索南通科技金融发展路径,开展《健全完善南通科技金融服务体制机制》课题研究,组织系列调研座谈会。组建“金融惠科技 贷动好未来”科技金融服务党建联盟,定期开展科技企业走访问诊活动。二是推进绿色金融。指导如皋分步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与江苏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合作,携手斯堪尼亚共建“中瑞双碳行动示范区”,打造绿色企业和项目库。三是深化普惠金融。持续推进“苏质贷”等金融服务,南通成功获评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10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42.74亿元,较年初新增452.42亿元。四是探索养老金融。省内率先出台《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开展“机构养老照护服务”等信贷投放数据统计与考核评估,强化养老产业金融供给。五是健全数字金融。支持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将征信辅助、信用贷款纳入评价体系。优化“紫琅分”“风险风铃”“通科贷”等信用产品,全力打造“股贷债保”联动的南通模式。举办江苏省数字人民币应用集聚区建设启动暨南通市南大街商圈数字人民币应用集聚区揭牌活动,上线数币商户地图服务,一期上线商户超1.4万户,率先实现特定区域数字人民币全覆盖。

(五)持续推动企业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一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承办全省2024资本市场江苏行活动,为重点拟上市企业厘清上市“路线图”。定期召开企业上市月度推进会,市领导带队走进三大证券交易所,积极争取支持、精准服务企业。针对重点企业开展常态化走访,及时关注企业经营及资本市场情况,通过“白名单”机制解决问题20余项;组织开展“江海创投行”路演等股权投融资对接活动10场,服务创新创业企业33家次,为企业对接市内外投资机构、实现融资融智打造优质平台。开展《策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更大力度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为推动本地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建言献策。二是积极助力各板块对接上市公司优质项目。举办2024上市公司金牛奖活动和第三届南通投资大会,各板块累计对接来通上市公司243家,与超过80名客商开展嵌入式、个性化服务。近100家上市公司表达了进一步来通考察的初步意向,累计在会上获得项目投资、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初步合作信息57个。三是加快推进基金集聚发展。推动两湖一山集聚区以及各板块扎实开展基金等金融要素集聚发展。多次赴上海等地开展QFLP专项政策推介会。当前,全市共有基金总数量399只,总规模1530.4亿元;QFLP试点基金7只,总规模21.8亿元人民币。

三、2025年工作谋划

一是进一步探索做好地方金融系统党建工作。策应全省“鑫锋”党建品牌,围绕“先锋培树工程”、“第一书记项目”等抓手,切实强化金融系统党建品牌建设工作。注重党建引领,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产业链体制机制,进一步构筑党建联盟融合发展“共同体”,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参照省地方金融行业委员会模式,推动组建南通市地方金融行业委员会,建立日常工作、工作联系、学习培训等制度,完善金融党建工作体系,落实好金融党建责任,扩大金融系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二是进一步强化抓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严格落实全省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要求,强化横向协同,纵向联动,进一步统筹市、县两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执法力量,联合开展现场检查等行政执法活动,对擅自从事地方金融组织业务,以及地方金融组织达到行政处罚标准的违规行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给予行政处罚。有序推进典当行年审,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贷机构评级检查,对空壳、失联机构及实际不开展业务的机构加强引导退出。

三是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四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经济质效。健全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做实做细金融“五篇大文章”,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如皋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以财政政策撬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加快发展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推动数字金融与数字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营商环境,密切政银企协作对接,引导金融资源向重大项目、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集聚。

五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和金融招商。持续开展企业调研、走访、服务、解难、培训等活动,深入打造上市“好通”资本市场服务品牌。通过外出招引、举办路演、专场论坛等活动,加速促进金融要素集聚,推动已确定的基金以及相关机构落地注册,已注册未备案基金备案,通过基金等资源带动优质项目落地。持续加强与中国证券报的对接联系,认真筹划2025年上市公司“金牛奖”活动,深入挖掘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多点开花,广泛汇聚上市公司和重要媒体资源,为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蓄势赋能,为提升南通知名度和美誉度借力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