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20600MB0235993F/2018-00039 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其他
发布机构: 南通市金融办 文号:
成文日期: 2018-01-11 发布日期: 2018-07-04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市金融办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12320600MB0235993F/2018-00039
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其他
发布机构: 南通市金融办
文号:
成文日期: 2018-01-11
发布日期: 2018-07-04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市金融办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市金融办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来源: 南通市金融办 发布时间:2018-07-04 15:44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市金融办深入贯彻中央、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条主线,扎实苦干,担当尽责,全市金融业发展呈现总量持续扩张、机构不断健全、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稳定向好的特点,为我市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努力建设上海“北大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7年主要工作成效

  1. 回归本源,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1.畅通金融与实体对接渠道。一是做实线下金融服务中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加强对来访企业融资困难原因的分析和研究,书面反馈200多封企业融资现状和建议,每季通报入驻金融机构服务情况,有效提升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2017年共组织融资对接活动101场次,746家企业到金服中心进行了融资对接,其中53家企业获得融资3亿元。二是优化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围绕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大功能,将原有的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平台进行整合,优化升级为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同步开发APP和微信公众号,提供全市26家银行共225项信贷产品查询对接服务,发布306项创新创业项目及60余家投资机构对接信息。三是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启动了“送宝典助融资”金融帮服万企行活动,精心收集归纳了“22招”融资政策,用图文并茂形式汇编《融资宝典》,优选出11家承办银行和近百位政策宣讲员,通过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为企业送上“政策大礼包”。通过为期四个多月的助贷政策宣讲,活动覆盖4万多家企业(其中有3万余家企业是首次与银行接触),直接帮助646家企业实现融资30.84亿元。其中,为500家小微企业实现融资14.35亿元(首贷户有192户,实现融资8.38亿元)。

    2.激发金融服务实体内生动力。以《南通市金融创新贡献奖评审办法》为基础,不断完善全市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做到了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全覆盖,提高了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方面的指标权重,实现了业绩考核的全量化考评,每季度公布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的业绩和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单位不定期进行约谈,在全市金融系统形成“服务实体经济”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有力扭转了制造业贷款持续下滑的态势,全年直接融资中支持制造业金额占比进一步提升。

    3.提升实体对金融要素吸引力。一是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实地走访企业85家,针对企业上市挂牌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一对一”精准解决;加强与交易所的对接联系,年内与沪深两地交易所深入对接,与沪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2家,累计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公司达123家。二是增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每月组织一次资本市场专业培训,今年已组织培训10场,受众企业超600家次;对我市上市挂牌基本情况、竞争力、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进行分析,形成全面的研究报告;重点围绕对接服务上海和“3+3+N”产业开展股权投融资对接活动,重点举办两场上海专场活动和一场上海投行南通行活动,累计组织23期对接活动为9家企业引进投资2.03亿元。

    4.强化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起草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创新试点方案》获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省政府和社会金融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现被省政府吸纳,作为全省金改申报主题;印发《2017年南通市率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创新实施要点》,全市各部门联动,对可以先行先试的工作已着手推进和落实。开展“我为南通金融发展献一策”活动,收到来自省内外金融机构专业人士、监管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热心市民的政策建议80余篇,为我市下一步金融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2. 优化结构,不断完善地方金融体系

    1.优化融资结构。一是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鼓励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全年新增直接融资620亿元,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其中上市公司增发融资117亿元;15家新三板企业增发31亿元,全省第二;在通企业新增债券融资463亿元。二是积极促进信贷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担保基金等研究成果转化为落地政策,在市内形成“银、政、保”风险共担的信贷支持体系,12月末,南通市各项存款余额11718亿元,比年初增加388亿元,增幅3.4%;各项贷款余额7887亿元,比年初增加990亿元,增幅14.4%,存贷比由年初的60.9%升至67.3%。三是鼓励企业跨境融资。今年南通三建在香港成功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券,这是南通地区第一支境外债券,也开创了中国民营建筑企业赴境外公开发行美元债券的先河,相关做法被王江副省长批示。

    2.创新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在省内率先出台转贷服务管理细则和投贷联动风险补偿办法,并与市人行一同建立创新金融产品月报制度,实时跟踪创新抵质押方式融资情况和总量规模。全市银行积极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创新转贷服务,陆续推出专利权、农村“两权”、海洋资源资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应收账款、税易融等抵质押信贷产品,大部分创新产品贷款余额均居全省前列。各类创新类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逐步提升,截止年末,全市银行创新类贷款余额819.37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突破10%,达到13.1%。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南通“出口退税贷”的做法被李强书记点名表扬,是全省被表扬的两家单位之一。

    3.做大地方金融产业体系。嫁接省内优质资本资源,积极打造省内首家省股交中心市级分中心和首家特色城市专板“南通板”。推动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上市挂牌,银监会已备案同意海安农商行上市,如皋农商行已成功新三板挂牌。积极筹备我市企业征信公司,后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做为省级征信公司股东单位,不再单独建设。探索研究中创区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金融科技城设立保险产业集聚区工作,推动港闸经济开发区出台相应鼓励政策。赴上海、深圳等地召开多轮金融招商活动,与市台办共同举办2017台商转型升级峰会通台金融产业合作论坛,推介我市金融发展环境,开展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课题研究,准确把脉发展方向和提供具体招商行动指南。加快地方法人保险机构推进,省政府已明确支持南通设立法人建安保险公司,同时加快本地法人照护保险公司可行性的研究。

  3. 审慎管理,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加强类金融业态监管。一是规范小贷公司经营行为。积极做好审批监管工作,共审批小额贷款公司变更事项48项,完成小贷相关权力事项在省政府服务管理平台上的录入和日常维护;出台《南通市小额贷款公司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南通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召开小贷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法务热点等3场业务培训活动,增强小贷防范风险能力。二是做好交易场所监管工作。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工作有关文件及南通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完善了相关工作体系;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在《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主流媒体多次进行风险提示,提升公众识别骗局的能力。德鑫宝胜、中熹商银等违规企业已基本得到妥善处理。

    2.妥善处置流动性风险。一是及时化解资金链风险。更新完善了《南通市企业信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牵头协调了中航爱维客、格美高科技2家企业资金链风险,涉及金额约1.2亿元。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生因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影响地区金融环境的重大事件。二是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一步发挥金融审判庭作用,加快金融案件审理效率;发挥联濠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优势,已累计处理不良债权项目6个,累计处置不良债权金额14.67亿元。

    3.深入开展打非和互金整治工作。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新建了工作例会、情况通报、信息报送共享和重大事项会商、重大案件协调等制度,组建了处非专家顾问团、处非宣讲专家团,形成了市委市政府“四个全面”考核、市委政法委“社会综治”考核和市处置领导小组业务工作考核三个层次考核体系。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非法集资风险、校园贷风险、农村地区非法集资风险、虚拟货币风险等多次专项排查整治,基本摸清了相关机构的规模分布、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互金整治中,先后将245家机构列入了重点对象,并全部完成了现场核查;列入省核查系统的36家机构中,除1家正在进行监督整改,其余都已停止违规业务,绝大多数实现了处置退出。三是推进源头治理。部署开展了“元旦春节”、“5月集中宣传月”两个集中宣传活动,在市级媒体编发、刊播、推送了超过40篇宣传材料,开展了“防非宣传社区行”、“防非宣讲校园行”等活动,全年宣讲超过100场,直接受众近3万人;会同市审批局在全省率先建立实施了约谈会商机制,对高风险行业机构的设立和变更登记进行审核把关,并提示非法集资风险,极大控制了风险机构增量。

  4. 固本强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1.强化“规矩”意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一是把好决策关。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责任,始终把党组决策摆在全办各项工作的首位,全年召开党组(扩大)会议15次,讨论决策事项86项,确保所有重大事项、重要活动均过会讨论后实施,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二是把好思想关。认真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党组中心组带头学习、带头宣讲,每人每年为机关上党课不少于1次;规定每月第三个周一为机关党组织统一学习日,由党小组按计划组织学习;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央、省、市有重要会议或重要指示精神时,及时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进行集体学习;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圣地接受党的光荣传统教育。三是把好廉政关。办党组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全办重点工作,统一研究部署,确保任务落实。深入实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展好“5.10”思廉日、“12.9”国际反腐日、算好“廉政帐”专题教育和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阳光政务。认真听取和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提案,今年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向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汇报,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年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6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

    2.坚持“唯实”作风,增强履职尽责效能。一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公开透明、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扩大民主的原则,科学用人,选人唯贤、任人唯实,今年选拔任用了2名正科职干部,成为我办中坚力量。二是强化考核引领作用。创新考核工作方法,强调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极端负责的责任意识,把考核结果同干部奖惩、选拔任用相结合,充分调动机关干部工作积极性,永葆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三是加快学习研究型办公室建设,提升机关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每一个月至少组织一次专业培训,通过学习岗位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力倡导学习研究风气,我办承接社科联“青蓝工程项目”一个、一般课题项目两个,办内自主研究课题18项,其中如投贷联动、转贷服务等课题已落地转化为政策文件。

    3.回归“亲民”本色,提升精准帮服质量。全年紧扣“四个围绕”,扎实开展走帮扶工作,得到市委相关领导肯定和丰利镇百姓认可。一是围绕精准走访,做到工作联系全员化。主动提出在完成“每位党员走访40户”规定走访任务基础上,每一名同志再对接凹桥村20户村民。截至目前,本办18名党员共走访群众近900户,企业30余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标。二是围绕精准转化,做到问题解决个性化。对丰利镇双灰山村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根据实情研究决定向该村捐赠100个垃圾桶,切实改善该村村容村貌;积极帮助丰利镇陈葛庄村成功入选2017年新增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对接招引一家总投资超8000万元的装备制造类企业入驻丰利。三是围绕精准帮扶,做到脱贫工作订单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农村、农民实际的金融产品。截至目前,丰利镇达成“绿能贷”意向客户19户,共计132.6万元,其中已发放14户,共计105.7万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联系对接18户一般困难户,与原有结对帮扶党员共同推动困难群众尽快脱贫。四是围绕精准治污,做到问题处置清单化。对走访摸排的环境问题,及时列出清单,与“263”专项行动保持密切衔接,确保相关问题及时得到处置。

    二、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部署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调整地方金融工作机制,优化金融发展布局,力求“调得优”;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以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为重点,力求“进得好”;以防范地方金融风险为使命,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力求“稳得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我市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为“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助力添能。

  5. 牢固树立地方金融的新发展理念

  6. 筹备好全市金融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省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筹备好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协助党委、政府健全常态化金融工作机制,确保新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落地。针对我市企业上市、风险与监管、金融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平台、新金融发展、金融人才等方面加快研究,力争形成政策举措。

  7. 深化金融发展研究。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高质量发展这一宗旨,进一步深化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研究。在前期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通在全省1+3功能区建设的总体定位,围绕南通产业转型、交通转型、城市转型的实际需求,开展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的新金融发展研究。进一步研究探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北大门”建设。

  8. 强化金融人才保障。优化对金融人才的培育、扶持和服务,创造有利于金融高端人才的发展条件。完善金融专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以及金融机构专家在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智库、参谋作用。

  9. 优化金融发展布局。谋划布局中创区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明确目标、强化考核,加大南通基金产业园、南通金融科技城等金融集聚区建设推进力度。出台金融后台服务产业招商指导意见,开展上海、深圳等地金融专题招商活动,力争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业务总部、营运总部、研发中心等专营机构和功能性服务机构落户我市各金融集聚区。做大做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继续推动本地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上市挂牌进程;支持地方非银金融发展,促进金融供给的结构性改革,全力支持建安保险申报法人保险机构,加快地方照护保险机构推进。

  10.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11. 加强服务实体的分析研判。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分析会和深入企业实地考察等形式,深入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做好全市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参谋部。加强信息统计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全市金融运行形势分析和数据解读,密切关注宏观股市、债市、汇率变动,认真进行研判和预警,切实减少各类金融风险对我市实体经济冲击。

  12. 整合服务实体的金融资源。在积极对接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南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上线更多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招引更多投资机构在平台注册,让更多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运行水平,通过行政和市场共同推动更多企业赴中心对接,鼓励中心内金融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精准服务,提升企业对接成功率。持续下沉金融服务力量,将“送政策下企业、带问题回银行、优产品惠企业”模式嵌入银行日常工作。

  13. 丰富服务实体的金融产品。深入推进投贷联动,力争在稳妥运作的同时,实现扩面冲量,形成规模。继续优化转贷服务,引导全市转贷基金做大总量、规范运作,各地小微企业转贷业务应转尽转。创新抵质押方式,推广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受益权、股权、排污权、碳排放权质押等新型抵质押制造业贷款服务。健全完善金融创新业务统计机制,全面准确监测全市金融创新动态。科学评判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的实际效果,在全市金融条线形成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合理管理风险;鼓励交易所交割库、龙头产业培训基地和产业点基地的申报,提高本地物流中转量,提升仓单融资规模。

  14. 着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8.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围绕IPO企业2018年力争新增3家以上的目标,按照“培育规范一批、改制辅导一批、申报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后备资源培育,全程做好企业上市过程中的问题协调。通过部门联动,进一步推动我市优质国有企业上市,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9.以“南通板”建设带动私募股权投融资发展。推动本地企业“南通板”挂牌,更好发挥“南通板”上市培育基础平台作用。通过“南通板”和省股交中心南通分中心带动“南通创业融资服务平台”提质增效,力争“江海创投行”路演实现融资3亿元。做优做大“江海创投行”路演品牌,努力提升“江海创投行”路演的水平和效果。

    10.积极开展债券融资。鼓励更多企业运用国家发改委、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证监会等债券融资渠道,开展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公司债、资产证券化等债券类金融产品融资。围绕重点产业、项目,鼓励和指导政府融资平台等努力探索创新型债券融资。

  15. 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16. 开展“防非知识进万家”系列活动。着力提高防非宣传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开展好“漫画进万家”、“声音进万家”、“网文进万家”、“微电影进万家”等防非知识进万家系列活动。

  17. 强化非法集资预警监测。进一步完善我市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力争正式出台;研究制定非法集资预警信息平台方案,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发动人民群众预警防范,跟踪完善重点风险机构数据库,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工作。

  18. 深入推进互金整治工作。注重源头治理,严格市场准入、管控广告资讯,坚决遏制增量风险;对重大风险点,进行会商研判和交办督办,及时打击处置,消化存量风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化解处置一批风险机构。

  19. 完善处非多层次考核体系。完善处非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四个全面”考核、市委政法委“社会综治”考核和市处置领导小组业务工作考核等考核指标体系内的设置,全面压实县(市)区和市相关部门金融风险处置责任。

  20. 建立非法集资打早打小工作机制。抓住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契机,探索建立打早打小工作机制,完善处非机构设置,增设风险处置专项工作组,加强长效管理,完善稳控机制,坚守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1. 优化地方金融生态。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的相关金融政策,因地制宜推动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力争早发现、早处置,最大程度减少企业信贷突发事件特别是企业联保互保风险对区域经济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协调各方,努力推进银行不良资产及金融案件快速处置。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等责任保险规模,发挥责任保险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

  22. 加强类金融机构监管。做好小贷公司审批监管工作,全面推进权力下放和信息披露,研究省小贷公司发展和监管新政策精神,落实有关工作。逐步健全P2P备案监管工作机制,明确省市县间、部门间监管职责,做好保留平台和新设平台的备案工作及备案后的信息披露工作。做好交易场所及会员单位长效监管,联动各部门力量,加强监管,积极作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五)加快绿色金融发展

    18.推进绿色信贷。鼓励银行分支机构根据各总行战略定位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业务中心)、绿色金融专业支行,为绿色信贷和投资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与省再担保公司、政府背景担保公司合作,建立绿色信贷增信机制。

    19.推进绿色投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发行上市;支持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并购布局绿色全产业链。积极探索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

    20.推进绿色保险。全面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支持保险机构尝试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鼓励保险机构设计专门产品和定制特色服务,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生物医药的保险支持力度,助推绿色发展。

    (六)提升金融富民工作水平

    21.加强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引导资金投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辖内银行下沉服务,积极创新“富农贷”、“有田贷”等信贷新品,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按照“联办共保、市场运作、风险共担、保本微利”的农业保险模式,继续协助做好农业保险工作。

    22.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根据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多元性与差异性,积极支持低收入群体等获得必要、及时的基本金融产品和服务。以践行普惠金融为导向,激励银行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精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七)切实强化自身建设

  23. 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金融政策在地方贯彻执行。

  24. 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工作始终,坚持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切实增强全办同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

  25. 进一步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采取过硬措施,坚决加以整改,务求取得实效。深入推进“走帮服”活动,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做好综治、法治及平安创建相关工作。

  26.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加强和改进对党员干部德能勤绩的培养和考核,坚决防范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综合考虑专业、特长等因素,科学调整办内人员配备,以优化结构为导向加强“跨处室”交流,促使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岗位效能释放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