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06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我市“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全过程培育的建议)
来源: 中共南通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06 14:45 累计次数: 字体:[ ]

吴理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全过程培育的建议》收悉,经深入研究,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近年来,南通高度重视金融支持创新发展,持续做好创新主体上市培育,助力创新主体对接资本市场。

一是完善政策机制,高位部署加强工作推进。

完善工作机制。2021年以来,我市进一步优化全市上市及新三板挂牌联席会议制度,市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将上市联席会议月度工作推进会,作为市政府“四项工作机制”中唯一一项每月召开例会的工作机制,出台拟上市企业“白名单”制度,形成全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市委金融办做好落实,截至目前已推送11批“白名单”企业共133家,累计解决113项市级层面问题或事项,大大缩减企业审批时间。加强政策支持。出台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的若干政策意见,全流程打通企业上市堵点,自2020年以来共兑付市级上市挂牌融资奖补资金超5000万元。在企业股改上市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税收支持政策,包括符合条件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向个人股东转增资本,个人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确有困难的,以及对符合条件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所得,可按规定实行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在税收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递延。

二是深挖后备资源,分类入库做好梯队培育。

通过部门、市县联动,多渠道、多维度筛选出一批符合条件的后备企业,逐家调研摸底,对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分层分类纳入上市后备培育库,依托上市“好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县级种子库”、“市级苗子库”,对入库上市后备企业从入围、入轨股改到辅导备案、申报,分阶段分层梯度培育。近年来,我局多次联合市工信局等部门,多维筛选“优质标的”,累计将一批有条件或有意愿的“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第一时间推送至各板块,实行动态管理。入库企业分类指导,持续开展调研、走访、服务、解难、培训等系列活动,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后备培育体系,筛选培育了一批行业特色鲜明、科技属性突出、发展势头强劲的科创企业上市后备梯队。

三是深化合作联动,协同发力做强服务矩阵。

打造服务品牌,在市、县两级设立“一窗式”企业上市政务服务专窗,优化上市“好通”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平台,持续构建全流程、专业化、精准化的上市服务体系;深入打造上市“好通”资本市场服务品牌,通过常态化培训、专业化辅导、助力企业更加便捷地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每年线上线下开展各类资本市场活动不少于10场。今年以来,市委金融办联合北交所线上线下跟踪服务重点拟报会企业,为企业精准把脉,帮助企业坚定信心,科学匹配上市路径。与市委网信办、知识产权局、科创集团等部门联动,开展上市入围企业、重点拟上市企业专题培训、赴港上市专题培训、南通企业“走进北交所”等活动6场,为企业传递最新政策,持续擦亮上市“好通”资本市场服务品牌。优化上市生态我市与沪深北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江苏证监局、江苏股权交易中心、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资本市场服务载体,助力企业更好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近年来互动频繁、合作升级。我市联合上交所开展资本市场服务南通行系列活动,上交所资本市场南通服务基地正式落户南通创新区,揭牌“科创沙龙”,加速科创板后备企业登陆科创板;首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二十五届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典礼,举办首届ESG金牛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市政府与北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北交所“三服务”江苏行——南通站活动并揭牌南通服务基地;成立上市公司协会和功能型党委,有效为企业搭建平台、添力赋能。助力股权融资,为精准服务我市广大创新创业企业,积极帮助企业畅通股权融资渠道,援引“资本活水”破解发展难题,市金融局全力打造股权融资路演品牌“江海创投行”,建立“六个一”闭环服务机制,每年开展不少于10场路演活动,为我市科创企业搭建对接市内外机构的优质展示平台,目前已累计开展路演67期,服务企业300余家,为其中25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17.14亿元,为科技创新企业援引资本“活水”。

2023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当年累计直接融资额达1471.48亿元。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新增过会企业1家、报会企业1家、辅导备案企业2家;新增入轨股改企业5家、入轨企业14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57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50家、境外7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约3000亿元。拥有过会待发行企业2家、在会企业3家、辅导备案企业23家、入轨股改企业51家、入轨企业80家,形成了浓厚的上市氛围和良好的梯次培育格局。

您在提案中分析的“新质生产力”背景与形式、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新要求、我市“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概况非常精准、深刻;提出的关于加强“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全过程培育四点建议也很有参考和操作的意义和价值。未来,我们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准确把握当前资本市场改革机遇特点,助力我市“新质生产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挖掘培育上市资源。驰而不息做好上市后备企业长期培育,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上市地方培育系统作用,加强后备企业入库培育、入轨转化和分类指导。加强与重点产业部门、园区、中介机构等的对接,分行业、分板块、多渠道挖掘上市后备资源,尤其是聚焦战略新兴产业、高新产业、未来产业,筛选出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较强、盈利水平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开展精准服务。

二是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坚持量质并举,在提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发展意愿同时,着力提升拟上市企业规范化治理水平。围绕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抢抓推行注册制改革、发行上市标准优化等重大机遇,鼓励“独角兽(高成长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支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和新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海工装备等南通市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中的优质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运用好资本市场工具开展并购重组、股权转让,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三是全面优化企业上市生态。打造上市“好通”资本市场服务品牌,进一步联动强化培育指导、提升服务保障,汇聚交易所、江苏股权交易中心以及优质机构等优质资源,持续开展调研、走访、服务、解难、培训等活动。举办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活动,进一步造浓氛围。定期举办上市挂牌公司和拟上市企业企业家沙龙,通过现身说法、经验分享,互动交流,发挥中介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专业作用,推动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做精做优做强。

诚如您所言,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纵深推进,金融监管格局日益健全,证监会先后出台阶段性收紧IPO、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等一系列政策,特别是新“国九条”的出台,进一步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当前企业上市已进入一个“紧周期”,唯有从源头上提高企业质量,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特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您的建议非常及时,对下一步我市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和科技金融工作、推动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非常感谢您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中共南通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9月5日